壹、宗旨:
1. 禮儀是天主子民信仰生活的高峰和泉源,可以和主基督親密會晤。提升禮儀慶典的素質,就是提升靈性生命的高度。
2. 建立禮儀服務員制度:禮儀中的服務員需要挑選、培育,且經過委派,才可以在禮儀中服務。
3. 教區性的禮儀慶典,可輪流邀請已受過培育及委派的禮儀服務員來服務。
貳、目標:
1. 提升堂區禮儀慶典的素質,以加深信友和基督的關係。
2. 培育教區性禮儀慶典的服務員。
3. 促進禮儀服務員成為堂區的酵母,提升堂區整體靈修深度。
參、對象:
1. 禮儀小組成員:召集人(禮儀籌備者)、讀經員、輔祭員、祭衣室/更衣所管理員、接待員、插花者、聖堂布置者、攝影者、禮儀司、領經員等
2. (聖詠員、領唱員、司琴、指揮、聖詠團)(聖樂組培育?)
3. (送聖體員)(另行培育)
聖事為人帶來神益,而聖體聖事更是信友的生命之糧,故此,當信友團體有實際需要,例如:當聖職人員不足,導致團體成員領聖體的機會相應減少時,教會可以為信友的神益需要,准許一些信友協助聖職人員分送聖體;這是以固有的傳統來回應新時代的需要。
然而,大家可能會問,如何從團體中挑選特派送聖體員和他們須具備甚麼條件、又揀選後如何訓練他們?現就第一個問題提供解答,也就是設立特派送聖體員之手續、目的和甄選原則。
設立特派送聖體員職務的手續和目的
一個堂區或團體,如醫院、安老院等,是否需要設立送聖體員,基本上是由負責的司鐸和該團體商量後作出動議,然後呈請主教批准(請參看《天主教法典》838條1項及4項)。換句話說,送聖體員是所屬團體揀選,並經主教直接或間接委任。間接委任則是,當堂區或團體若得到主教批准設立送聖體員後,則自行揀選送聖體員,在經過教區所貴定的課程之後並,由負責該團體的神父授予「特派送聖體員」的職務。
設立送聖體員之目的,不是為了讓信友在禮儀中擔任一些角色,而是要他們在那些缺乏聖職人員的地方,代表或協助聖職人員分送聖體。換句話說,特派送聖體員既從團體中被甄選來擔任這項職務,就是要為團體服務。
設立這項職務有兩個目的:
1. 解決因信友太多,而分送聖體(聖血)的司鐸和執事又不足所產生的問題(如彌撒時間太長,甚或不能兼領聖血),從而使禮儀進行得更暢順;
2. 讓病人、老人或其他因故不能參與彌撒的人士,可以有更多領聖體的機會,尤其在主日和慶日。
甄選的原則
關於特派送聖體員應該具備甚麼條件,在《無限慈愛》訓令中,有很清楚的指示:
1. 他們要有卓著的信仰和道德生活,並且熱愛聖體聖事,視之為信仰
生活的泉源和高峯。若某人的被委任,足以引起非議,則不應選擇該人。
2. 原則上應按照以下次序物色人選:領了讀經職務者(不是指單在禮儀中負責讀經的一般信友,參照聖教法典230條1~2項)、大修院修士、男修會會士、女修會會士、傳道員、男信友、女信友;但教區教長可視乎實際情況另作安排。
換句話說,被委任為特派送聖體員的信友,無須是堂區的風雲人物或領導人士,也不用是對堂區有特殊貢獻的「特殊人士」,但至少應該是受到團體歡迎和接納的人士,因為這職務是否被一個團體接受,往往視乎被委任者是誰,和他履行職務時的表現。
此外,當揀選特派送聖體員時,在牧靈上亦應注意下列各項:
1. 應按堂區實際需要,小心策劃特派送聖體員的人數,以免因人數太少,而造成送聖體員的工作負荷過重;
2. 應從不同階層、性別、種族等等甄選特派送聖體員,俾能適當地為不同的人士服務;
3. 物色人選的最佳方法,是先考慮某些能勝任的信友(例如由堂區議會所推薦者),然後徵詢他們是否願意接受委派。公開招募的方法不宜,因為若應徵者不合適時,較難推辭他們;
4. 信友一旦被選為特派送聖體員,在正式執行職務前,應受適當的訓練。
5. 為了避免角色和職務的混淆,使信友誤以為任何禮儀服務人員都可以分送聖體,因此,所有在彌撒中協助分送聖體的特派送聖體員,不宜在同
一彌撒中,兼任其他職務,如讀經或輔祭(祭台服務員)等。
甄選、培育及委任
如何甄選非常務送聖體員?非常務送聖體員,男女信友均可,但應當是
1. 成熟穩重,身體健康可以勝任。
2. 懂得人情世故,人際關係良好,得到其他信友的接受,而不會引起非議。
3. 對信仰,尤其聖體聖事,有基本認識。
4. 靈修上,勤於讀經和祈禱,熱愛聖體,及勤領聖體者。
5. 如果要給在醫院和在家裡,或在安老院的病人或長者送聖體,則更需要有耐心,及懂得與病人和長者溝通的技巧。
6. 盡量身分不要重覆,例如要避免:又是聖言宣讀員,又是禮儀服務員,又是非常務送聖體員,以免角色混淆,又或專心不足。
在甄選上:
1. 不要自由報名或公開招募,以免因拒絕不適合者,而引起尷尬。
2. 最好由聖職人員物色,並徵詢有關人士(堂區教友協進會、非常務送聖體員組和神師)的意見,由堂區主任司鐸或團體專職司鐸(chaplain),核准後,公開委任。
3. 要避免論功行賞,或做成特級信友的感覺。
一、前言(動機)
在本教區各堂區的禮儀服務中,有些堂區具有完備的禮儀服務人員(如:輔祭員、讀經員、禮儀服務人員等),有些堂區則缺乏禮儀服務人員的服務,而另有些堂區的禮儀服務人員已呈漸趨老化的現象,企須新血的傳承與培育。然而雖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有些堂區的禮儀服務人員仍受過本堂神父的積極培育,同時也把這些職務傳承給年輕一代的教友,但是卻缺乏對這些職務及服務的深入了解,例如:禮儀的精神與意義、輔祭員和讀經員的職務及其該有的服務態度與靈修等。因此,透過專業並有經驗的師資群,培育合適與優質的輔祭員、讀經員等禮儀服務員,乃是本教區裡各堂區目前刻不容緩、迫切需要去回應及解決的課題。
二、目的
邀請各堂區的堂區神父派遣堂區青年,參與輔祭員職務及讀經員職務的學習,同時也邀請堂區禮儀相關小組的負責人陪伴他們一起學習禮儀、感恩祭、輔祭員及讀經員職務的精神、執行與服務態度等相關的課程,而達致個人與主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並為堂區及教區的禮儀注入更新的活力,進而也能達致培育聖召的目的。同時為那些已經在堂區服務禮儀的其他人員,本課程也提供他們一個再進修,以提升禮儀知識及靈修培養的機會。
三、使命
陪伴及幫助各堂區受召前來參與培訓的青年人,成為更加認識信仰、更深體驗禮儀、更熱衷於服務、以及與主耶穌建立更親密關係的輔祭員及讀經員。
四、契機
1. 為缺乏青年輔祭員及讀經員的堂區,堂區神父應該會很樂意大力支持和鼓勵推薦青年來參與此一培訓課程。
2. 而本教區擁有許多具備專業與經驗的師資(包括神父、修女及平信徒),可以邀請適合青年輔祭員及讀經員程度及需要的老師來授課、陪伴和培育。
3. 同時教友父母們也一定非常熱切期待這樣的課程組織,樂意鼓勵他們家裡的青年來參加培訓。